首页 » 政策法规

李子彬:数字化改造是实现民企发展壮大的重要举措

浏览次数:4975 发布时间:2023-08-29

 

数字化改造是实现民企发展壮大的重要举措

 

     □ 李子彬

伴随着全球经济发展进入数字经济时代,“数字中国”建设的步伐不断加快,对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深远影响。

 

今年7月14日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提出,加快推动数字化转型和技术改造。鼓励民营企业开展数字化共性技术研发,参与数据中心、工业互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投资建设和应用创新。支持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推动降低成本、模块化智能制造设备和系统的推广应用。

 

数字化改造是实现企业高质量发展必然要求

 

企业数字化转型,就是将传统的生产、供应、营销、管理等业务过程数字化,通过数字化技术实现信息的存储、传输和处理,实现业务过程的优化和升级,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创新能力。

 

上世纪90年代末,互联网的普及与发展催生了第一波企业数字化转型浪潮,众多企业将线下业务向线上迁移,建立自己的网站,通过互联网向全球市场推广自身的品牌和产品。数字化转型主要体现在企业生产及营销的网络化和信息化上。

 

进入21世纪,移动互联网崛起,推动了第二波的企业数字化转型,借助智能手机和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企业将线下业务和线上业务相互连通实现无缝连接,移动互联网技术为企业带来了更多的商业机会和创新方式。

 

2010年,随着大数据、云计算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应用,企业数字化转型进入了第三个阶段,大数据技术可以帮助企业更广泛地了解市场趋势、消费者的需求和行业发展动态,提高企业的决策效率和运营效果。企业开始积极采集、整合和分析数据,不断优化自身的生产流程、运营模式和服务体验。

 

当前,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广泛应用,企业数字化转型进入了第四个阶段。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帮助企业实现自动化、智能化和个性化生产及服务,提升企业的运营效率和竞争力。同时,人工智能技术还可以帮助企业预测市场需求趋势和消费者需求,提高企业的决策准确度和创新能力。

 

今年5月23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数字中国发展报告(2022年)》(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指出,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50.2万亿元,总量居世界第二,同比名义增长10.3%,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提升至41.5%。数字产业规模稳步增长;电子信息制造业、工业互联网核心产业、农业数字化、全国工业企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数字化研发设计、全国网上零售额等产业数字化规模都在不断增长。数字企业的创新研发投入不断增加。在科创板、创业板上市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中,数字领域相关企业占比分别达到40%和35%。2023年“数字中国”发展,培育壮大工业互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数字产业,资本市场会进一步加大融资支持力度,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化。

 

中小企业亟待数字化转型,政府多支持,协会多服务

 

截至2022年底,全国中小微企业数量超过5200万户,提供了全国80%的城镇社会就业、65%的国内生产总值、55%的税收、70%的科技创新成果。广大中小微企业对于促进经济增长、增加社会就业、改善民生、促进科技创新的重要贡献无可替代。

 

我国中小企业中95%是民营企业,民营企业中95%是中小企业。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民营经济克服了重重困难,得到茁壮成长。但是,当前无论是企业内部还是企业外部环境,都存在诸多问题,亟待解决。从企业内部问题看,广大中小企业除了创新型企业、“专精特新”企业及国家级“小巨人”企业以外,大多数中小企业创新能力不强,企业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条件不足,企业管理水平不够高。从企业外部环境看,市场需求不足,生产链供应链不够通畅,工业企业生产流动资金不足,长期技改资金更是紧张。直接融资渠道不畅,间接融资中的信用贷款比重很低。大企业拖欠中小企业账款问题多年来没有引起足够重视,不仅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反而不断加重。

 

但广大民营企业家应客观地评价企业的营商环境,更多地从企业内部的创新能力和管理水平方面找问题。党中央、国务院多年来持续深化改革,不断努力优化企业的营商环境。企业家必须认识到,市场经济是优胜劣汰的经济,是破旧立新的经济。只有拥有核心技术、拥有一定科技含量的企业,以及企业管理水平相对高、产品有市场的企业,才能生存和发展。那些技术落后、产品质量差、高污染的企业终将被淘汰。

 

此外,广大中小企业一定要跟上数字化浪潮,在政府的支持下,在协会商会的帮助下,抓紧进行数字化转型和技术改造。提高企业生产、供应、营销、管理各个环节的效率,降低成本,增强创新能力,实现产品和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坚定地走“专精特新”发展之路,是企业做强、做优、做大的唯一道路。

 

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民营经济发展壮大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民营经济发展经历了曲折艰苦的历程,党和国家对民营经济的作用和历史地位的认识是经过长期历史发展进程逐步深化认识并作出科学判断的。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在过去的20年里,党中央、国务院先后四次出台了四部重要的政策性文件,以促进民营企业、民营经济的发展。第一次是2005年出台“非公经济36条”;第二次是2010年出台“新36条”;第三次是2019年出台有关民营企业的“28条”;今年7月14日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提出31条意见。四次总计131条,内容丰富,每次出台文件,都是基于当时的历史背景和现实的需要,解决经济发展中的一些突出问题。

 

目前,民营企业家的心还没有完全定下来,经营主体的信心仍需持续提振,各级政府和各个部门必须进一步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明确指出,民营经济是我国经济制度的内在要素,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是我们自己人。民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成果,是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主体,也是我们党长期执政、团结带领全国人民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要优化民营企业发展环境,破除制约民营企业公平参与市场竞争的制度障碍,依法维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从制度和法律上把对国企民企平等对待的要求落下来,鼓励和支持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发展壮大,提振市场预期和信心。

 

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营企业和民营经济的重要思想,关键有两点:一是加强理论研究和宣传。从理论和思想上搞清楚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是不是我们自己人?民营企业和民营经济是不是“我们党长期执政,团结带领全国人民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力量”?把握好正确的理论导向,坚决抵制、及时批驳质疑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否定和弱化民营经济的错误言论与做法。二是要加强法律、法规和制度建设,破旧立新,破除各种隐性壁垒,切实把国企民企平等对待的要求落到实处。

 

若能做到以上两点,必将持续提高民营企业家的信心,必将能够鼓励经营主体科技创新,推动社会投资恢复增长,促进各类企业依法合规经营,恢复企业元气,实现民营经济的健康成长和发展壮大。

 

 

来源:中国中小企业协会

联系我们

电话:0763-3870396

邮箱:qysme@aliyun.com

地址:清远市新城二号区13号商业大厦六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