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提升商标审查效能。争创一流商标审查机构,持续提升商标审查能力和效率,把商标审查周期稳定在4个月内,保证商标审查质量,帮助企业高质量获权。构建重点行业商标数据监测机制,建设广东高价值商标数据库,为优化全省商标注册布局和完善商标培育管理政策提供数据支撑。
(九)实施商标品牌培育工程。开展“商标培育精准帮扶专项行动”,建设商标品牌服务指导示范站,支持重点领域50家以上企业开展高价值商标品牌培育与运用,推动形成一批高价值“粤字号”商标品牌。提供商标海外注册指导、风险诊断和布局帮扶,支持企业开展海外商标布局,为广东品牌走出国门提供专业支撑。
(十)加强地理标志保护。组织实施“地理标志助农兴村专项行动”,组建地理标志服务指导队,深入地市县区乡镇,加强全省地理标志资源普查、挖掘分析和筛选培育,力争将更多优质农产品打造成为地理标志产品,助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贯彻实施。
(十一)强化地理标志运用。深化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使用核准改革试点,严格组织开展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专用标志审查核准。联合广东省地理标志协会开展地理标志政策研究、挖掘保护、信息咨询、产业化运营、品牌化建设等全链条服务,打造广东省地理标志品牌地图,推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向更高水平更高质量迈进。
(十二)完善交易运营平台。发挥粤港澳大湾区知识产权交易博览会暨国际地理标志产品交易博览会作用,实现平台永不落幕常态化运营。推进专利开放许可试点工作,强化专利开放许可省级平台功能,促进资源供需对接,精准推进高校院所(新型研发机构)专利技术转移转化。
(十三)推广知识产权质押。推动实施“质押融资倍增计划”,建立地市专利商标名优企业数据库,强化“入园惠企”和银企对接,加大质押暖企助长帮扶力度。优化知识产权估值研究,免费为银行等金融机构提供专利及商标估值数据,支持银行等金融机构持续加大对制造业企业知识产权信贷的支持力度。开展知识产权金融创新,鼓励开发知识产权金融产品,推广专利、商标、地理标志混合质押。
(十四)发行知识产权证券化产品。开展全省知识产权证券化巡回辅导,指导地市启动和开展知识产权证券化业务,推动“粤知保”证券化产品落地发行,为科技型中小企业、工农品牌企业和地理标志产业发展构建便利化新型融资渠道,提振社会创新创业和兴农富农信心,激发市场竞争主体发展活力。
(十五)探索知识产权新险种。联合金融机构共同开发“粤知保”知识产权保险产品,紧密结合地方产业特色和实际发展需求,丰富“粤知保”产品品种,促进知识产权转化运用和商品流通,支持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大力推广知识产权海外侵权责任险,提升产品出海维权保护效能。
(十六)完善知识产权纠纷多元化解决机制。充分发挥“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委员会”作用,探索案件繁简分流机制,提升纠纷处理效率。深化与行政执法和司法部门的合作,完善知识产权纠纷诉讼调解对接、调解仲裁对接等机制。加强数字知识产权司法鉴定,完善知识产权侵权纠纷检验鉴定工作机制。
(十七)提升海外知识产权风险应对能力。发挥国家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指导中心广东分中心作用,进一步强化监测预警,实时跟踪全省企业海外知识产权摩擦和纠纷信息,主动对接企业需求,提供海外纠纷处理专业指导意见,为我省企业出海保驾护航。推行《企业知识产权国际合规管理规范》(DB44/T 2361-2022),引导企业遵守国际规范,确保“走出去”行稳至远。
(十八)加快维权援助网络平台建设。加快广东省知识产权维权援助公共服务平台三期建设,设立省内公证和仲裁机构服务窗口,实现跨部门协作,推动构建多元共治的保护新格局, 为全省创新主体提供网上“一站式”综合维权援助解决方案。
(十九)开展专利复审无效案件多模式审理试点。开展专利复审和无效案件远程审理、驻场审理,为广大创新主体提供便捷、高效的审理模式。开展复审无效案件数据与案例分析,为企业提供典型案例示范指导。探索开展专利确权案件与行政裁决案件联合审理,建立行政裁决、司法审判与无效审理案件信息沟通机制,打通确权维权服务链条。
(二十)完善知识产权信息平台。完善粤港澳知识产权大数据综合服务平台,整合扩充专利、商标、地理标志、复审无效、裁判文书、植物新品种等10种知识产权大数据服务资源。优化省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平台,推进知识产权信息化数据共享和业务融合,促进各级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互联互通。加快推进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中心重大项目建设。
(二十一)推进知识产权信息传播利用。完善广东省战略性产业集群、重点产业/行业等专题专利数据库,围绕地市重点培育产业开展数据加工,建设一系列专题数据库。选择一批重点制造业企业开展专利信息推送服务,助力战略性产业集群加快技术升级。加强技术与创新支持中心(TISC)建设,持续做好粤商通“搜专利”、“查商标”数据支撑工作,强化“粤系列”平台建设。
(二十二)建设高端复合型人才队伍。发挥“互联网+教育”优势,实施知识产权专题教育活动,开展多层次多领域知识产权人才培训,强化对院士、领军团队和大专院校的专业化上门辅导,举办企业总裁高管高级研修班,组织知识产权引领企业高质量发展系列培训,切实加强全省知识产权专业人才队伍建设。
(二十三)实施“省知识产权保护中心粤东西北特派专员”计划。省保护中心每年选拔12位知识产权青年专业技术人员,连续3年派驻粤东西北地市知识产权局进行基层实践,开展定点帮扶和专业技术指导,持续提升粤东西北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和服务能力。
(二十四)建设公共服务节点。协助地市开展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节点建设,推进粤东西北地市信息公共服务平台上线运行,维护相关数据及时更新,支撑各地市知识产权大数据检索和分析需求,依托知识产权数据及信息分析,助力粤东西北地区发展特色优势产业。
(二十五)建设预审服务工作站。推进专利预审服务工作站向粤东西北地区延伸,在粤东西北特色产业园区、重点行业协会及知识产权示范优势企事业单位,建设一批专利预审服务工作站,提供知识产权全流程专业辅导和服务,提升粤东西北产业核心竞争力。
(二十六)举办粤东西北知识产权创新创业大赛。聚焦粤东西北特色产业,发挥知识产权组合效应,专利、商标、地理标志共同发力,吸引高价值知识产权成果参赛,推动优秀项目落地粤东西北,推进粤东西北与珠三角协同发展,为粤东西北县域振兴和高质量发展注入知识产权新动力。
(二十七)强化网络维权援助。持续建设维权援助分中心、工作站及知识产权纠纷调解室,加强知识产权志愿者队伍建设,优化广东省知识产权维权援助公共服务平台,逐步实现全省维权援助业务整合和信息共享,助力粤东西北地区协同发展。
(二十八)强化区域交流合作。推动重大知识产权国际交流及区域合作项目落地粤东西北,强化知识产权国际交流与区域合作,发挥对口帮扶作用,组织开展粤港澳及区域互访交流研讨活动,推动粤东西北加快融湾强体。
电话:0763-3870396
邮箱:qysme@aliyun.com
地址:清远市新城二号区13号商业大厦六楼